第31章 柏壁之战

25天前 作者: 风天玄
第31章 柏壁之战

第31章 柏壁之战

【永安王李孝基在夏县战败,于筠、独孤怀恩等人被敌将寻相、尉迟敬德所俘,打算带到浍州去。

得到消息的李世民派殷开山、秦叔宝在美良川拦截,大破敌军。

其后,尉迟敬德、寻相又秘密带精骑往蒲坂援救隋朝旧将王行本,李世民亲自率领三千步兵骑兵从小路连夜赶到安邑,截击了尉迟敬德,并大败敌军,尉迟敬德等只身逃脱,部下全部被俘,又顺势收服蒲坂。】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点头:“如此,战争的主动权就逐渐到了唐军的手中了。”几次截击,大败敌军,可以说是逐步打乱了刘武周、宋金刚的节奏,还重新为唐军打出了信心和士气,唐太宗的军事水平不得不说是堪为巅峰。

“这都是唐太宗预判出的情况吗?”

“不全是。唐太宗也要依靠情报,而且他时常自己亲自带骑兵潜入侦查。”赵匡胤摇头,这确实有效,但也让人不得不感叹唐太宗的冒险精神。

只不过,他的情报侦查能力确实很高,总能获得准确的情报。

汉朝初年。

一直沉默的刘盈终于说了一次话:“所以,从这几步,唐太宗就已经打乱了刘武周的节奏,完全把主动权握在手中了?”就凭借几次截杀,就能达成这样的效果吗?

见刘邦没有解释的意思,吕雉似乎也不打算说话,萧何只能开口:“殿下,这几次行动其实有两个效果。第一,打乱了刘武周原本的部署打算,这个您已经知晓。那第二,您觉得,蒲坂这个地方有什么价值吗?”

通过寥寥几次作战,不仅打击了敌军士气、重新凝聚唐军的军心,还牢牢把控住了河东地区的控制权,将宋金刚压回了浍州,再没有能够南下。

【仅用了大约一个半月,李世民就重新夺回了唐军在战场上的主动权,把先前唐军节节败退的局势一力扭转,从战略防御变成了战略相持。

刘盈点头,这个他还是能够推断出来的,起码要经过龙门。

萧何见他迟迟不语,叹了口气,只得直接道:“殿下可知道唐军的粮草补给如何运送?”

这充分体现了他在行军作战方面的高超能力,不仅仅是冲锋作战,布局指挥也远超众人。

刘盈有些疑惑,蒲坂这个地方,从神迹给出的地图上看,与柏壁离得颇近,但,他一时间还真的没有看出来什么关键性问题。

萧何便道:“那观蒲坂的位置,若此地为敌方牢牢掌握,难道不会寻机骚扰唐军粮草补给吗?”而李世民经过几次截击,其后顺势收复蒲坂,是为唐军的补给线增加了一重保障,也建立了一条防线。

在这段作战中,体现出的不仅是李世民对战局节奏的把控,他的另外一点能力也显露出来:情报。

情报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情报就是对信息的一种称呼,而信息就是生命的必需品。在战场这个不断消耗生命的地方,多掌握一点情报,就会多一分生机、多一分胜利的可能。

而李世民的情报系统,在整个历史上都可以称得上登峰造极。

此次来到柏壁后,虽然柏壁适合坚守,但同样具有负面影响,那就是与大路不通。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却每每都能抓住刘武周部将的行动、并进行截击,都要归功于他的情报系统的构建。

当然,他喜欢自己跑出去侦查情报这一点,虽然同样体现出了他本人优秀的侦查能力、愿意身先士卒的品质,但确实也有些危险。】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开开心心地看着天幕,突然笑容就有些僵硬。

不等他自我安慰,耳边就传来了他的重臣们的声音:“陛下,”“陛下——”……

他看过去,重臣们脸上满满都是对他亲自侦查的不赞同和担忧。李世民顿感一阵头疼,其实也没那么危险不是吗?他这不是还好好的在这儿呢,没出什么岔子。

况且,他之所以亲自侦查,主要还是对侦查有些不放心,而且主帅当然是越早知道情报越好;另一方面,他一直呆在中军大帐中,也确实有些无聊……

当然,这些想法都是不能说的,不然他就等着一堆谏言吧。

他只能道:“朕知晓诸位的担忧,现在朕也不会轻易去侦查了。况且,朕现在都不上战场打仗了……”朕连上战场的机会都没有了!

对于李世民的表态,在场众人纷纷应是,但心中却依旧带有一点点怀疑,以陛下的风格,他真的上了战场,会老老实实呆在军中吗?他们不信。

明朝,永乐年。

朱棣本就对唐太宗李世民好感颇高,此时看到李唐开国的几次战役,更是对李世民这么一个有着带领骑兵亲自冲阵的作战风格的皇帝好感度蹭蹭上涨。

此时,看到神迹提及李世民的情报系统建设,他同样关心。但更让他有些蠢蠢欲动的是李世民自己跑去侦查的作风,他觉得自己是不是也可以这么搞一搞、发扬光大。

【几次胜利后,唐军内部士气高涨,请战之声不绝。但李世民却依旧选择坚守柏壁。

“金刚悬军千里,深入吾地,精兵骁将,皆在于此。武周据太原,专倚金刚以为捍。士卒虽众,内实空虚,意在速战。我坚营蓄锐以挫其锋,粮尽计穷,自当遁走。“

宋金刚孤军深入,粮草缺乏,最好的办法就是坚守柏壁,消磨对方;况且,此时宋金刚的精兵良将还没有消耗太多,正面攻击并非上策。

而在坚守柏壁之外,李世民还决定“分兵汾隰冲其心腹”,找机会去袭击刘武周的后方,从而增强唐军的力量,加快敌军崩溃的速度。

这个决定,除了对局势的把控,同样展现了李世民沉稳的心态。与有时常见的年轻将领容易冲动不同,李世民足够理智、足够沉稳。他难道缺乏年轻的锐气吗?并不,从之前进军长安中可以看出,他是足够锐气的,但他也足够沉稳。】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