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浅水原之战

27天前 作者: 风天玄
第29章 浅水原之战

第29章 浅水原之战

【李世民再次带兵来到高墌城,他依旧决定使用上一次的战术,也就是坚守城池、疲惫敌军。

一方面,此时的薛仁杲与薛举的问题相同,都缺少粮草,且因道路不通畅、运输粮草困难。而唐军却不同,背靠关中和泾水,运送粮草并不难。

另一方面,此时的唐军才遭受过大败,士气低落,此时出战并不是好的选择。相反,等待时机,养一养士气,才能更好地作战。

于是,面对薛仁杲军队的多次挑衅,李世民按兵不动,双方对峙了六十余天,直到薛军将领牟君才、梁胡郎前来投降。】

秦朝。

武城侯王翦老成持重,早已能够做到面不改色,但对李世民的欣赏从话语中还是能够察觉一二:“能够沉得下气,稳得住心,就能够获得很多战争的胜利了。”

虽然李世民此时不过二十出头,但能够不被先前的功绩和失败迷了眼,已经足够出色。

况且,兵者,诡道也。这么坚持守城,可不仅能够消耗薛军的粮草、培养己方的士气,还能同时消耗薛军的士气啊,多次攻城、诱敌都不能成功,粮草还日渐减少,薛仁杲一方的将领士卒怎么不会心生动摇?

这不,有人来投了吧。

薛仁杲本来还在城下列阵,结果发现自己麾下的将领有人此时跑去投降了李世民,顿时大惧,退守城池。

汉朝,元狩四年。

而李世民坚持到薛仁杲的军心开始散了、有人来投降再动手,就相当于去打一群斗志消弭不少的人,很快就能变成追击溃军,这样一来,己方士卒的压力大大减轻,战死人数也不会有正面对战那么多。

卫青也感叹道:“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打击敌军,还能够减少己方士卒的损耗。”守城不上当,总归会死伤的人少些。

见到多日都坚守不出的唐军终于出动了一支军队,宗罗睺大喜,于是立刻带着主要兵力开始猛攻梁玉。

宗罗睺大败,士卒四处溃散。李世民并没有就此停下,他带领着手下的两千骑兵,笔直的向着薛仁杲所在的折墌城而去。

宋朝,开宝元年。

当晚,唐军陆续到来,合围了折墌城,第二天早晨,薛仁杲投降,唐军俘虏了一万多名精兵,五万名男女。】

随后,李世民又派出梁玉去援助梁实,更是给宗罗睺吃了一颗定心丸,他的注意力彻底被浅水原的唐军牵扯住了。

此时,李世民觉得时机正好,于是带领唐军主力自浅水原北部突然出现,虽然宗罗睺急忙回师,但耐不住唐军此时士气和时机都正好,而主帅李世民更是直接带着精锐骑兵数十人直接冲入阵中,来回冲杀,与在外的唐军主力内外配合得当。

【见到薛仁杲的军心动摇,李世民觉得时机到了,于是先派出梁实带军作为诱饵,在浅水原这个地方引诱薛仁杲的大将宗罗睺上钩。

赵光美翻着《唐书》的记载:“唐朝这时候应该是步兵骑兵结合,而骑兵的力量不如薛仁杲、薛举的强。”要不然,以唐军的数量,刘文静那次也不至于败的那么惨。其中,固然有刘文静轻敌的原因,但也有唐军步兵骑兵混合,逃跑的速度难以提升的原因。

“所以,这次大胜,才证明了唐太宗在军事方面的过人才能。”赵德芳接话,“既利用步兵坚守城池,又瞅准时机带着骑兵快速突击,而且他还直接带着骑兵直冲折墌城……”

确实,这种带领人数不多的骑兵一往无前的作战方法,确实不是很多,关键是每次带领骑兵都能够起到极高的效果、又能不落入敌手,这是在不容易。

明朝,永乐年。

朱棣看着李世民采用骑兵突袭、并亲自带队追击敌军,对这种作战风格简直是发自内心的欣赏。让他不由回想起了自己靖难期间的一次次赌博、一次次骑兵出击。

嗯,不说现在实际的边境情况的话,自己确实有点想要活动活动筋骨了,之前打鞑靼还是很快乐的。就是花费太大,不能变成一个日常活动。

蜀国,建兴年间。

刘禅看得同样热血沸腾,对李世民深感敬佩。但这不妨碍他向诸葛亮提问:“相父,为什么唐太宗要立刻追击到折墌城?就算敌军已经溃散,但薛仁杲还没有溃败,他又只带了那么些骑兵,为什么不能等一下?”

诸葛亮有些无奈,但也想借助这样的优秀案例往刘禅脑子里尽量多塞点东西:“宗罗睺溃散了,但是唐军有全部斩杀掉敌军吗?”

刘禅摇头。

“那么薛仁杲同样还有精力在城外列阵,这些溃兵为什么不会溃逃到折墌城再被薛仁杲收拢呢?一旦薛仁杲有时间安抚收拢,那折墌城就会重新坚固起来。”见刘禅点头,诸葛亮又补充道,“况且,此时宗罗睺带走又溃散的军力不算少,那么折墌城实际上是比较空虚的。”

刘禅展眉:“我懂了,相父。”

诸葛亮有些欣慰,又有些无奈,现在懂了,日后呢?

【此次浅水原之战,唐朝消灭了薛仁杲的割据,平定了陇西,保证了唐朝关中之地的安全。

也就在这段时间,瓦岗寨的李密在和洛阳王世充的斗争中落败,于是归降了唐朝,后来也逐步归降的,还有瓦岗寨的秦琼、魏征、徐世勣、程咬金(程知节)等人。

随后,盘据凉州的李轨的部下被李渊策反,后发动兵变归降唐朝,河西走廊平定。

总体而言,这次战役展示了李世民精骑冲阵的卓越能力,还初步展露了他追击的水平。】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此时比较放松,毕竟这些事情他都已经经历过,而且都是带兵打仗的事情,也没什么不好说的。若说非要有什么事情,那大约就是他一边听天幕讲述,一边也在不断复盘罢了。

“瓦岗寨啊,”秦琼笑笑,环视殿内,不少人也向他看来。说来也是巧合,瓦岗寨的不少人都投到了陛下的麾下——不是陛下登基后,而是尚为秦王时。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则是盯着“河西走廊”不放:“那是朕的河西四郡!”两年前,在霍去病击败匈奴后,他就在那里陆续设立了酒泉、武威、敦煌、张掖四郡,并不断鼓励百姓移民屯垦,以求加强对四郡的控制。

“看来,这个地方日后也将成为中原的一部分,朕的决策是对的。”刘彻再次肯定了自己的决策,当时他就是想要把这个地区当做经略西域的跳板,果然没错。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