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第449章 黛玉不对劲

2个月前 作者: 飞花逐叶
449.第449章 黛玉不对劲

亲王妃位在超品之上,乃是外命妇中地位最高的存在。

若能有这样的人物帮忙,那确实可以轻易解决张家的麻烦,这一点张金哥很清楚。

“可是……人家愿意帮忙吗?”张金哥点出了问题的关键。

宝钗愿不愿帮忙,其实崔秀青也没把握,但她愿意为好闺蜜去试一试。

左右她马上要走了,也算是最后为好姐妹做点儿事。

“总得去拜会了才知道!”崔秀青语气轻松。

…………

三天之后,京城之外,铁槛寺内。

贾珍的安灵法式,经过三天时间终于结束,宁荣二府上下都松了口气。

这三天时间,把王熙凤累得是身心俱疲,最后一天忙完她便早早回了住处。

馒头庵内,王熙凤坐在椅子上小憩,一旁是平儿正在铺床。

这时有丫头前来禀告,说净虚师傅过来拜见。

睁开眼睛,王熙凤嘀咕道:“这么晚了,她过来做什么?”

“让她进来!”

几息之后,一个老尼面带笑容,出现在了王熙凤的跟前,手里还提着个食盒。

此人便是静虚了,只见她笑着来到王熙凤面前,极为谦卑道:“这几日……二奶奶辛苦了!”

把食盒放在一旁,净虚接着说道:“这是我命人熬的补中益气汤,正好可解二奶奶疲乏,里面用了……”

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净虚这么晚还送汤来,王熙凤便知她后面还有话。

此刻她也真是累了,所以不想与净虚废话,于是直言问道:“都是熟人了,有话你就直说吧!”

被王熙凤打断,净虚虽有些尴尬,却面不改色道:“我却有件小事,要到府里求太太,先请奶奶一个示下!”

见王熙凤不说话,净虚便自顾着说道:“当年我在新安县善才庵出家,那时那时有个施主姓张,是大财主,他有个女儿……”

净虚此刻所言,正是新安县张家的事。

眼下麻烦缠身闹得不可开交,为此张全德想尽各种办法,当他得知净虚能和荣国府说上话,所以两天前求到了馒头庵。

值得说明的是,崔秀青没有告诉张家自己要帮忙,因为她知道张全德想攀附李家。

若张全德知晓崔秀青要帮许家,张全德很可能从中作梗,到时候反而会坏了事,所以崔秀青让金哥必须要保密。

且说馒头庵内,净虚说明事情缘由后,见王熙凤依旧没反应,她也只能尴尬的笑了两声。

“我听人说……如今新安卫指挥使云老爷与府上最契,二奶奶或可求太太与老爷修书一封,请云老爷和那许家人说一声,不怕那许家不依……”

指挥使是一卫最高长官,不但是指挥佥事顶头上司,而且还高出两级,有他出面说和效果自不必说。

“若是肯行,张家倾家孝顺也都情愿……”

总算是听完怎么回事,王熙凤先是笑了几声,换了个姿势让自己靠得更舒服后,随即说道:“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也不管这样的事!”

净虚连忙道:“太太不管,这样的小事,奶奶也可以自决!”

王熙凤笑道:“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

净虚丝毫不慌,几息之后她才叹道:“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奶奶不管这事,只恐张家以为……贵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

“若是传扬出去,那可就……”

那可就怎么样,净虚没有继续说下去,因为王熙凤已经坐直了身子。

此刻王熙凤也被勾起了兴致,当即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报应,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

“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

?ttá n?co

就等伱这句话了,净虚当即说道:“有,有,张家岂会连这些规矩都不懂,早早就预备好了!”

王熙凤站起身来,走到床边坐着说道:“我可不是图他们银子,这三千银子是给小厮作盘缠,使他们赚几个辛苦钱!”

净虚也不点破她,当即说道:“既如此,奶奶明日就开恩也罢了。”

…………

三月初五,阳光正好。

坤宁宫内,宝钗正跟皇后说话,在场还有几位妃嫔,以及数位郡王妃和高阶命妇。

时间来到中午,其他人都知趣的离开,唯有宝钗被留了下来,她将陪同皇后用午膳。

“我看你眉间有郁结之意,又遇着了什么难处?”坤宁宫庭院内,皇后看着宝钗问道。

“些许小事,媳妇能周全处置!”宝钗答道,同时露出了笑容。

“小事?若真是小事……你又岂会愁眉不展?”杨清音平静说道。

“有事就说出来,一个人憋在心里,没病也要憋出病来!”

“说吧!”

见气氛差不多了,宝钗便开口道:“回禀母后,近两日王爷愁眉不展,每日回府坐立不安,食不甘味……媳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怎么了?”杨清音又问道。

“媳妇问过他了,他却说些胡话,让人摸不清心思……”

“胡话?是何胡话?”

“媳妇不敢说!”宝钗低下了头。

“说!”杨清音语气严厉,涉及到亲儿子的事,她就不可能等闲视之。

“王爷他说自己命苦,不幸生在了帝王家,每日活得浑浑噩噩,就跟上林苑豢养的牛羊一般,每日除了吃喝拉撒……什么事都干不成!”

“什么事都干不成?他折腾的事还少了?”

杨清音面带不满,心里越发觉得这小子混账,竟连这些话都说得出来。

“他还说了什么?都说出来……”

“差不多都是这类话,也不知他是怎么了,突然就起了厌世之心,媳妇正是为此发愁……”

宝钗话音刚落,杨清音便冷冷说道:“他纯属吃饱了撑的,别理会他就是了……”

朱景洪什么德性,杨清音是再清楚不过。

“成日没个正形,我看就该让他再去上林苑待着,好好磨磨他的性子!”

“下午让他进宫来,我倒要问问他,到底是有多不幸!”

莫非是我说得太过了?

宝钗此时把不准分寸,于是只能点头称是,一面安抚皇后一面替朱景洪求情。

此刻也正应了那句话,会做媳妇两头瞒。

在坤宁宫用午膳时,朱云笙也带着黛玉甄琴来了。

午膳之后,皇后就要念经礼佛去,宝钗便与朱云笙几人出了大殿。

众人一路说话进了东殿,宝钗看了朱云笙新作的画,品评一番后才告辞离开。

只是在离开时,宝钗特意点了黛玉来送。

二人徐徐走出坤宁门,挽着跟在身侧的黛玉,宝钗忍不住问道:“林丫头,你不对劲!”

“啊?什么?”

黛玉佯作不知转过头去,表面平静实际内心早已风起云涌。停下脚步,宝钗直勾勾盯着黛玉,徐徐说道:“我说……你这丫头不对劲!”

黛玉目光闪烁,把头转向一边,而后漫不经心说道:“我如何不对劲了?”

“以往宝姐姐长宝姐姐短,打你回宫以后……你我却生疏了许多!”

“每次见面,话都说不上几句,嘴巴也没以前甜了,还总是想躲开我……”

“这是为何?”宝钗揽住黛玉双肩。

为何?还能是为何?当然是因为心虚了!

正如弹簧压得越紧弹得越高,感情压制得越深一旦反弹,就会变得越发炽热乃至不可收拾。

对朱景洪生出爱慕之意,黛玉一直不敢直面这份情愫,谁知越躲避如今反而情根深种。

正因如此,想到自己喜欢上好姐姐的夫君,黛玉便心感惭愧和羞耻,自然不好跟宝钗见面。

“哪有这样的事!”黛玉娇嗔道。

此刻她越发的心虚,生怕被宝钗点出了心意,那样她将会无地自容。

“你这丫头,跟我还不说实话,就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心思?”

听到宝钗这话,黛玉越发感到心慌,她是真怕宝钗看出心思,那样她只会当场社死。

以至于此刻,黛玉竟不敢接话。

哪知宝钗拉起她纤纤玉手,而后柔声道:“想来是你出宫之后,屡受令尊教导训诫,给你添了许多规矩体统……”

“如今入得宫来,只把我当王妃,而不是宝姐姐了……”

言基于此,宝钗莞尔一笑道:“我说得可对?”

没等黛玉答话,宝钗便面露缅怀之色,接着说道:“当年先父在世时,我最怕他教导训诫,每每经历宛如置身绝境!”

“而到如今,我是想让他老人家教训,也不能够了……”

也正是相交莫逆,宝钗才会跟黛玉说这些,乃至于眼眶都湿润起来。

得知宝钗是这样想的,便让黛玉越发的惭愧,此刻反倒要她去开导宝钗。

“宝姐姐……我错了!”黛玉郑重致歉,只不过此错非彼错。

收敛起情绪,宝钗展颜笑道:“傻丫头,这有什么错不错的!”

“父亲的话你自然是要听,但你我姐妹终归不同,切不可因此而生疏了!”

听着宝钗的告诫,黛玉答道:“我知道了!”

挽着黛玉继续向前,宝钗接着问道:“最近你在宫里,都做了些什么?此前听你说要练瘦金,可有入门了?”

“只是看了些前人字帖,公主说要一起习练,所以……”

二人就这样聊着,一直走到奉天殿附近,宝钗才让黛玉不必再送。

且说宝钗回了王府,便向朱景洪传达了懿旨,让其下午进宫去请安。

朱景洪想让宝钗陪同,后者却笑着拒绝了。

皇后明确说过,是让朱景洪一个人去,防的就是他夫妻二人觐见时有动作。

没办法,朱景洪只能收拾一番,然后让侍卫护送着进宫去了。

而宝钗留在王府,却也没有闲着,每日来拜访她的人有许多。

比如今日,就有顺天知府妇人刘张氏,建阳伯妇人陈周氏……

当然了,今日来的还有桂花夏家的人,她们乃是受宝钗专门召见。

这些人陆续赶来,宝钗在王府后院招待她们,众人家长里短的聊着。

这便是京城贵妇们的日常生活,在这样交际过程之中,才构建出了繁杂的关系网。

相对于其他人,宝钗对夏家更感兴趣,于是召了夏家母女上前问话。

“你就是夏家二姑娘?”宝钗看着眼前娇人问道。

站她面前的叫夏月桂,长得眉清目秀举止文雅,正是夏家的二姑娘,此前薛姨妈便有意娶她做儿媳妇。

双方都谈到了下聘这一步,却因宝钗封王妃给耽搁了,后来薛姨妈眼界高了,到最后这件事就没了下文。

薛家是可以全身而退,但此事对夏季来说影响就大了,至少耽搁了夏月桂的亲事,导致她现在将满十七都还没嫁人。

对此夏家虽有怨气,但薛家如今得了势,夏家人也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听闻你还有个姐姐?”

“正是……家姊闺名金桂,年初已经出嫁!”夏月桂小心答道。

此前宝钗了解过夏家,知晓夏家长女也未嫁人,如今得知其已出嫁,便让他多少有些意外。

“不知是与谁家结亲?”宝钗多问了一句。

夏月桂答道:“回禀王妃,家姊许给了孙家……”

“孙家?哪个孙家?”

“禀王妃,就是大同孙家,祖上系军官出身,如今袭着首阳卫指挥佥事,名唤孙绍祖!”

孙绍祖的差遣是永宁卫指挥使,其本官则是首阳卫指挥佥事。

这厮因枯树堡一事,终究还是被免了职,如今只保留了本官指挥佥事,主要负责管理首阳卫的兵籍。

首阳卫乃是京卫,青壮士兵全在京营,所以孙绍祖这指挥佥事,本质上指挥不了几个兵。

事实上,在京七十二卫的武官们,本来也就是靠差遣官入职,其世袭本官也就能领点儿俸禄。

这也是为何,新安卫许家斗不过李家,品级再高没有实职就吓不住人。

所以,孙绍祖绝不甘心碌碌一生,所以他想尽一切办法谋求起复。

贾家那边他去过了,只是人家对他爱搭不理,想求帮忙更是被推诿搪塞。

贾家如今谨慎得很,不会再轻易替人谋官,尤其孙绍祖还想要实职武官。

贾家不帮忙,孙绍祖就得另想办法,于是他盯上了桂花夏家。

要跑官就得要钱,而夏家最不缺的就是钱,而且还是几个弱女子,于是孙绍祖就盯上了夏家。

赶在自己去职之前,孙绍祖就给夏家下了聘礼,然后极为迅速的完成了婚礼。

成婚之后,这厮因有求于夏家,自是对夏金桂百依百顺,倒也折腾了不少银子出来。

相比于夏月桂,其母夏黄氏对女婿的介绍要详细一些,但这些内情她一样不清楚,只以为女婿运气不好才被贬了官。

但宝钗真就是随口一问,夏金桂嫁谁她都不在意,之所以问也就是为打开话匣子。

于是接下来,宝钗问了夏月桂更多话,考察其人品学识和涵养。

没错,就是考察。

对自家兄长的婚事,宝钗也是非常关心,想到夏家姑娘差点儿就成了,所以今天才专门请过来看看。

一番攀谈之后,宝钗得出了薛姨妈一样的判断,这夏家姑娘确实是个好姑娘。

“此前我那兄长本欲与你家结亲,只是因我册封之事耽搁,后来他又领了差事回金陵去,以至于到现在此事还无着落……”

对于自己的婚事,在姐姐出嫁后夏月桂已越发着急,宝钗这番话无疑给了她极大的希望。

王妃的意思难道是,薛家仍愿迎我过门?夏月桂大胆给出了设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