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厂里再招人

17天前 作者: 半夜无烟又无酒
第649章 厂里再招人

第649章 厂里再招人

很多事情,表面上看是吃亏,但等到结果出来后,吃不吃亏,就是另说的事情。

这个年头做快消品的企业,不管是畅销不畅销,但跟商场打交道,肯定是弱势一方。吃吃喝喝肯定是厂子里面的业务员请,所以这个年头的供销社与商场,也就是强势的习惯了。

何雨柱这种做事方法,在商场那些大佬层面,就是张狂,因为商品出口了,所以就不给他们面子了。

这个上面来说,人家不待见五福家电,也就是正常的事情。

但不待见,却是还要打交道,这就让那些真正嚣张惯了的商场大佬有点破防了。

一开始有商场大佬跟五福家电闹过幺蛾子,何雨柱直接不惯,直接放话,觉得我们家商品这不好,那不好,那咱们不合作就是了。

但这种是说不合作就不合作的么?

影响要不要?

别的地方有,就自家商场没有,那算什么问题?

这个年头的商场,虽然服务态度不行,看上去好像无人敢惹,但实际上也是听好评差评混饭吃的。

当然,这個好评差评,并不是说他们挣多少钱,而是关乎他们的位子问题。

而且这个年头的群众,真是较真。所以才有那么多导演演员回忆起这个年头,都有骂哭或者集体道歉的事情。

毕竟服务行业就要有服务行业的样子,不是说你不想卖就能不卖的。

甚至有些商场销售员,上班时听从领导话跟顾客诋毁着五福家电的质量问题。

在这个上面来说,那些商场从上到下都觉得何雨柱很是恶心。

其实小动作还有很多的,比如还有商场内部人员,想着把五福家电的机芯换掉,然后营造那种群体性品质问题。

但这个惯例,何雨柱的五福家电,也是没有执行。

这个也算是行业惯例。

只要何雨柱不出质量问题,那些人就是随行就市,不跟何雨柱一般计较。

一下班,就直接找到出纳交钱,然后拿着提货单去仓库给自家或者亲朋好友提一台五福家电的产品。

有心胸大的,对何雨柱这种做法,自然是无所谓,能为商场挣钱就行,管何雨柱是什么做法。反正商场不缺钱,早付货款晚付货款对他们个人收入没关系。

回到家,自然又是另一番话,把五福家电的优点吹上了天。

现在的何雨柱对集体商场,就是能进就进,能卖就卖,不惯着,不拒绝。

唯一的毛病就是这家老板,不会做人。

而只要出口不影响,一个商场能不能供应五福家电的产品,就是这家商场的能耐问题,而不是五福家电的品质问题。

关键是那些人小打小闹,影响不了五福家电的出口。

也有那种心眼小的,自然是想着各种办法给何雨柱抹黑。

这种事出过一两回后,和何雨柱也不惯着,直接在对方提货时拍照留证,然后直接跟对方对峙。遇到那种唧唧歪歪的,直接一句没货,给对方商场停个几轮供应。

比如说搬运时,让工作人员故意磕磕碰碰,然后把责任推到了五福家电头上。

这个年头的销售员为啥牛?除了能买到一些稀罕货以外。那些供货商也会私下里送他们一些好东西,指望着顾客来的时候,那些销售员能多推荐自家的产品。

如此三番四次,何雨柱刺头的名声,也就坐实了。

具体到商场,也是一样。

但何雨柱自从听说过李主任从事的事业后,就把这个问题放到了生产流程当中,做好了防伪以及防拆问题。

这又不是什么太复杂的事,机子内部加防拆标签,组装螺丝上加封装印泥,有一两个不信邪的,搞了一回,反而被何雨柱拍照,然后直接报到了所里。

何雨柱如此不惯着那些歪门邪道,连娄小娥也是看不下去,说他这种做法,就不像做生意的模样。

何雨柱反问一句说道:“那些三角债问题,你怎么解决?”

谁料娄小娥惊讶的说道:“我是港资企业。”

一句话就让何雨柱抑郁了,特么的,忘了,他跟自家娘们身上的牌子不同。

虽然两地厂里,都是三方共同投资,但南方小城就因为是娄小娥在管理,所以那些商场就按照港岛那边的规矩办事。

虽然也有结账周期,但娄小娥却是没有何雨柱这种担忧。

只要谁敢那样干,娄小娥就敢让她合作的律师行给对方发律师函,那就不是商业问题了,而是外事问题。

娄小娥披了那张皮,根本就不用担心何雨柱的担心。

所以说,人比人,气死人。

当然,何雨柱也可以那样干,但如果他真那样干了,首先上面找的就是何雨柱,批评的也是何雨柱。

南锣鼓巷给何雨柱安排的,是一家搬迁的废弃化工厂。

当初四九城一开始规划,是一座重工业城市。

当初某位大佬的言语就是,让烟囱布满四九城。

那个时候咱们穷啊,所以对什么都是不挑不捡,反正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

但经过几十年发展,上面总会意识到环境上面问题。

谁也不想自家住的地方,都是一股臭鸡蛋味。

所以这些年,一些气味重的厂子,也是在不知不觉间搬了出去。

像那些厂子虽然搬了出去,但厂房可还是空着。

何雨柱接手的也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要是以前的何雨柱,根本没资格买。

但现在这就是很自然的事,其他翻新什么的,自然还是轧钢厂那边来办。

都是多少年老关系,何雨柱有钱,轧钢厂建筑队有人,两边关系还好,那还有什么问题?

但也不是一点麻烦没有,至少胡同里那些人听到何家要在本街道办厂,又又又围上了何家。

只是他们围了个空,何家早就暂时搬离了四合院,搬去了何雨柱的院子生活。

而何雨柱的院子,前院那户人家已然是搬走了,现在何家是独门独户。想要进门的难度,又不是以前可比。

求人这种事,虽然说好女怕郎缠。但也有一句话,就是久缠生厌。

何雨柱从在轧钢厂开始,除了跟本院几家住户打交道之外,与胡同里那些人关系本来就不是近乎。想要求上何家,还真没谁有那张大脸。

这也就为难了何大清,现在每天的出门遛弯,他到哪里,哪里就是人群中心。总归是围着一帮人,各种奉承讨好。

何大清现在格局也起来了,人养贵气,至少不会像以前一样,被闫埠贵死缠烂打,就稀里糊涂的答应什么,

现在的何大清也是学了当年聋老太太的毛病,也就是装聋。

反正别人的话,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别人说的口干舌燥,他“啊?啊?你大声点,我听不见。”

这一番操作,也把那些求人的给臊得不行。

求人这种事,都是背着人才好。

何大清喊得恨不得整个公园都听到,让那些求人的怎么开口。

都是四九城的老爷们,哪怕家里没存粮,但该装的场合也就要装。

何雨柱在招人方面,还是把这个事交给了街道这边。

要求是初中以上,这个要求,在别的地方来说,可能是稍难的问题,但在四九城却不是什么大问题。

四九城的教育,还是比其他地方高了一截。

这对街道来说算是雪中送炭!

现在就是粥少僧多,虽然何雨柱的厂子不算集体。但却是挂了个合资企业的牌子,这对于身处潮流前线的四九城小年轻们来说,又是一个不比那些大厂子差的好单位。

这也是奇怪现象,四九城因为是首善之地,所以在职场上还是保守为主。

但实际上到了民间,在南方小城那边流行的东西,不到一个礼拜,就铺满了四九城的大街小巷。

所以这座城市,可以看到稳重,也可以看到各种时尚。

四九城包容性是相当高的,穿着喇叭裤,留着长发大波浪,提着录音机的时尚青年,街面上到处都是。

不过何雨柱这段时间没看到了,那些时尚青年,这段时候头发都剃的跟狗啃一样,身上也是换上了父母的工装,一个个老老实实的不得了。

而那些青年家父母,这个时候也是想着赶紧找份工作把自家子女安置了。有份稳定工作,也就不会出去惹事生非了。

这个原因,也是何雨柱把招聘交给街道的原因之一。

毕竟小年轻热血,说不定什么时候调皮捣蛋就在外面干了什么事了。

如果何雨柱自己收人,也不能一个个了解那些人有没有问题。

真要以后查出来,那说不定给厂子惹来什么麻烦。

经过街道过一手,那至少出了问题,还有街道顶在前面。

这个事,后世好像就记住了这个年份。

其实不是,而是三年,才算第一次。

以后也是时不时来一下。

所以这个方面的事,该注意的还是要注意。

何雨柱在家里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那些熟人介绍过来的人,谁知道有没有问题?会不会连累自家?

也就是因为这个,何大清情愿装聋,也不敢随便答应人家什么。

别说那些邻居了,就是何大清老家那些人。求到何大清这儿,何大清也没松口答应谁。

(本章完)

关闭